百色手繪蒂凡尼玻璃
類似相關的例子也是非常的多,也是發生在世界各地,教堂玻璃的彩繪玻璃藝術,在國內也是已經非常的常見,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工藝分類,可以在各種場合下選擇自己想要擁有的風格
濱海堂的圣殿是一個由雙層幕墻組成的藝術圣殿,是擁有著107707塊傳統彩色玻璃的靜謐空間。建筑師在此用抽象拼圖的手法設計了大型玻璃情景藝術:“DeProfundis”(深海洗禮)。在幽蘭氣氛中人們猶如被帶入海底深淵,在神圣的光影中再度領受洗禮的救贖。夜幕降臨時,當內與外立面之間的幕墻照明系統啟動,夜晚的教堂仿佛變身為深夜里的指路明燈。教堂的彩色玻璃表面積達1412平方米,是中國最大的彩色玻璃教堂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彩色玻璃教堂之一。在資金非常緊缺的條件下,當地牧者與信徒艱辛建設了近十年,教堂終于完工。
哥特式教堂設計的兩種最常見的彩色玻璃窗,自然是高大的矛形柳葉窗和圓形玫瑰花窗,玫瑰花窗一詞大約是在17世紀發明的,因為這種當窗戶是圓形的,其層狀輻射板的外觀類似于開放的玫瑰花,在賦予這些窗戶以此稱號之前,它們被稱為輪形窗
約克大教堂于1230年開始建造,直到1472年才完成,耗時大約242年。它是英國最大的教堂,是歐洲北部第二大的哥特式教堂,也是妥妥的約克地標。圣母堂最東端的“大東窗”是彩繪玻璃畫家約翰.桑頓在十五世紀初的作品于1408年完成建造,大東窗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中世紀彩繪玻璃。
彩色玻璃最早是從10世界開始,但是卻沒有一塊能夠幸存下來,到了14世紀的時候,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彩繪玻璃當中,也是出現了很多種人像和故事,在之后,也是有了各種不同的提升,現在則是更加的注重修復以往古老的彩繪玻璃
花窗的創作屬于彩色玻璃工藝,其發展與建筑的演變緊密相連。哥特式建筑源自12世紀,興盛于13至15世紀,改善了原有教堂厚重的磚石結構,當哥特式尖肋拱頂和飛扶壁等建筑技術讓整體構架纖細化,能撐起更大更高的空間時,就能在墻面開出更多空間。